走出舒適圈 連結全世界—
跨領域課程規劃全民國防教育初探
一、前言:
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,在課程架構談及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校訂課程的「彈性學習課程」包含有跨領域統整性主題/專題/議題探究課程。而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,領域與科目之間的關係,是以分科教學為原則,並透過跨領域/科目專題、實作/實驗課程或探索體驗課程,強化跨領域或跨科課程統整與應用。可見跨領域統整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,是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理念與目標的方法之一,而核心素養更是成為課程發展的主軸。
二、十二年國教課綱高級中等學校跨領域課程安排於校訂必
修、選修之課程中,學科中心參考各科課程綱要針對「全民國防教育」與「社會科」、「地球科學」跨領域課程規劃建議如下表:
1.課程主題建議: 國際情勢面面觀
跨領域科目:全民國防、歷史、地理、公民與社會 |
科目 | 學習向度 | 學習主題 | 內容說明 |
全民國防教育 | 二、國際情勢與國家安全 | D. 全球與亞太區域安全情勢 | 1. 說明影響國家安全的威脅與挑戰,包含傳統的安全威脅(軍事、政治及外交)及非傳統的安全威脅(經濟、氣候、生態、文化、恐怖主義等)。 2. 以國際重要事件簡要介紹全球與亞太區域相關國家安全情勢的發展。 3. 從兩岸情勢發展說明我國國家安全的因應與作為。 |
E. 我國國家安全情勢與機會 | 1. 從臺灣海洋利益位置的外在優勢條件,分析我國在亞太安全環境的軍事地緣價值。 2. 從外在環境的分析討論如何尋求我國國家安全的策略。 |
科目 | 主題 | 項目 | 條目 |
歷史 | D.現代國家的形塑 | a.臺、澎、金、馬如何成為一體? |
|
I.現代化的歷程 | b.戰爭與和平 | 歷Ib-Ⅴ-2 歷Ib-Ⅴ-3 | 共產主義在東亞的發展歷程及對局勢的影響。 區域合作與經貿統合的追求。 |
|
N.世界變遷與現代性 | b.冷戰後的世界局勢 | 歷Nb-Ⅴ-1 歷Nb-Ⅴ-2 歷Nb-Ⅴ-3 | 現代性與現代文化。 「西方」與「反西方」。 全球化與多元文化。 |
|
科目 | 主題 | 項目 | 條目 |
地理 | B.地理系統 | g.世界體系 | 地Bg-Ⅴ-4 問題探究:區域發展的反思。 |
C.地理視野 | a.台灣與世界 | 地Ca-Ⅴ-4 問題探究:臺灣經濟發展與世界的關聯。 |
b.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 | 地Cb-Ⅴ-4 問題探究: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。 |
c.東西文化的接觸與區域發展(東南亞、南亞) | 地Cc-Ⅴ-4 問題探究1:東南亞國協的發展與挑戰。 問題探究2:南亞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與挑戰。 |
e.伊斯蘭世界的形成與發展 | 地Ce-Ⅴ-4 問題探究:區域紛爭與發展機會。 |
f.歐洲文明的發展與擴散 | 地Cf-Ⅴ-4 問題探究:西方文化圈的形成與特色。 |
g.超級強國的興起與挑戰 | 地Cg-Ⅴ-4 問題探究:美國發展的前景與挑戰。 |
h.南方區域的發展與挑戰(中南美洲、漠南非洲) | 地Ch-Ⅴ-5 問題探究:現代發展的優勢與挑戰。 |
i.全球化 |
|
科目 | 主題 | 項目 | 條目 |
公民與社會 |
| d.全球關連 | 公Dd-Ⅴ-1 全球化會對國家治理帶來哪些挑戰?我國 面臨的議題有哪些? 公Dd-Ⅴ-2 我國在全球競爭與合作關係中的地位與 處境為何?臺海兩岸關係如何影響我國 的國際地位與處境? 公Dd-Ⅴ-3 全球永續發展的理念有哪些?全球化及 永續發展之間有什麼緊張關係?個人與 國家如何面對這些挑戰? 【延伸探究】 國際非政府組織(包括國際原住民族組織或環境組織)在全球永續發展議題有哪些作為或行動? 面臨哪些困境? |
| b.中國政治與區域和平 | 公Gb-Ⅴ-1 中國的政治有哪些特性?面臨哪些挑戰? 公Gb-Ⅴ-2中國的政治與經濟發展如何影響區域和平和臺海兩岸關係? |
C.國際政治與世界秩序 | 公Gc-Ⅴ-1 公Gc-Ⅴ-2 公Gc-Ⅴ-3 【延伸探究】 | 為什麼當代國際組織的成員通常是民族國家或經濟體? 有哪些因素會產生國際衝突?常見的國際衝突型態與解決機制有哪些? 國際的政治結盟與世界秩序的變動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? 國際政治權力與世界地圖及區域名稱有什麼關聯? |
|
補充說明: 國際情勢瞬息萬變,任何情勢的發展與地緣政治的改變對於國家安全、 政經情勢、甚至民生議題均息息相關,例如川金會、美中貿易戰、英國 脫歐、國際油價波動等議題。學科中心根據全民國防課程綱要及社會領 域綱要(歷史、地理、公民與社會)整理各科與國際情勢及全球議題等相 關聯之主題內容與條目,供全民國防教學者跨領域課程設計規劃之參考 建議,課程主題為「國際情勢面面觀」,由各面向切入國際議題再經跨 領域統整,想必可以深化全民國防課程及橫向連結學科,對於學生國際 觀的提升有很大助益。 |
2.課程主題建議: 災害防救總動員
跨領域科目:全民國防、地理、地球科學 |
科目 | 學習向度 | 主題 | 內容說明 |
全民國防教育 | 四、防衛動員與災害防救 | I. 災害防救與應變 | 1. 簡要說明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災害防救機制與策略。 2. 運用校園安全工作手冊,說明校園災害防救的機制與任務。 3. 介紹各種常見災害應變的自救原則與技能。 |
科目 | 主題 | 項目 | 條目 |
地理 | F.空間資訊的應用 | a.環境與防災 | 地Fa-Ⅴ-1 地Fa-Ⅴ-2 | 環境品質的查詢與評估。 災害潛勢地圖的查詢。 |
|
I環境變遷 | a.氣候變遷 | 地Ia-Ⅴ-1 地Ia-Ⅴ-2 地Ia-Ⅴ-3 地Ia-Ⅴ-4 地Ia-Ⅴ-5 | 氣候變遷發生的原因為何? 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是否正在變化? 氣候變遷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? 為何國際社會對氣候變遷的反應有別? 國家與個人如何調適氣候變遷的影響? |
|
b.自然災害與土地退化 | 地Ib-Ⅴ-1 地Ib-Ⅴ-2 地Ib-Ⅴ-3 地Ib-Ⅴ-4 地Ib-Ⅴ-5 地Ib-Ⅴ-6 | 什麼是自然災害? 什麼是土地退化? 自然災害和人類生活有何關係? 土地退化對人類生活有何影響? 如何避免或減少自然災害與土地退化的衝擊? 原住民族傳統生態知識(TEK)和生態永續有何關係? |
|
科目 | 主題 | 次主題 | 學習內容 |
地球科學 | 科學、科 技、社會 及人文 (M) | 天然災害 與防治 (Md) | EMd-Vc-1 颱風形成有其必要條件與機制。 EMd-Vc-2 颱風是一個螺旋雲帶結構,中心氣壓最低。 EMd-Vc-3侵臺颱風的路徑主要受太平洋高壓 所引導, 不同路徑對臺灣各地的風 雨影響不同。 EMd-Vc-4臺灣位在活躍的板塊交界,斷層活 動引發的 地震及所導致的災害常造 成巨大的損失。 |
EMd-Va-1山崩、土石流、地質環境及氣象狀 況有密切 關連。 EMd-Va-2水土保持具有防災與減災的功能。 EMd-Va-3可利用野外測勘、遙測及鑽井等技 術確認地 質敏感區。 |
三、其它跨領域課程規畫可能性:
1. 全民國防教育關於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」、「全民國防
的意涵」與公民與社會科關於「國家與認同」、「國家與政府」、「政府的組成」等主題內容的關聯性。
2. 全民國防教育關於「戰爭啟示與全民國防」與歷史科關於「現代化的歷程-戰爭與和平」、全民國防教育關於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中關於間諜禍國」與歷史科關於「西施迷惑吳王-中國第一位女間諜」與國文科關於詩詞「五美吟」西施的文章及戰爭文學如「出師表」「春望」「燭之武退秦師」等主題內容的關聯性。
3. 全民國防教育關於「戰機、船艦功能運作原理」、「砲彈軌跡」等與數學科幾何與向量、物理科力學的關聯性。
四、結語
以國家安全、救災為上的全民國防教育課程,具有時代縱身與現實橫向的生活化科學,其與相關學科具有文史、科技等連結,如能多元融合、融入設計,則更能發揮課程特色,豐富學習內容。
檢索日期:108年6月18日
檢索網址:全民國防教育學科中心http://203.72.33.14/nss/p/crosssugge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