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煦教授1931年出生於北京市,祖籍浙江省杭州市,早年在上海長大。1953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,次年赴美深造。1957年與胡匡政結婚。1976年當選第1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。
2006年6月下旬,錢煦教授獲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證書,集全美四大院——美國科學院、美國工程院、美國醫學院、美國文理科學院之院士於一身的殊榮。今時僅六名科學家獲此四院院士的證書,其中四人已告老退休,錢煦先生是目前兩位仍於任上的學者之一。2011年10月,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。 2011年,錢煦教授獲華中科技大學名譽博士學位。
錢煦教授的祖父錢鴻業曾任中華民國大法官;父親錢思亮曾任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、國立台灣大學校長、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。長兄錢純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副總裁、財政部部長、行政院秘書長;幼弟錢復曾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、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、外交部部長、國民大會議長、監察院院長,皆歷任台灣政學界要職。
錢煦教授在北京出生,5歲時到上海,讀到高二時又回到北京。當時政府剛有個政策,教職員的高二子弟可以用同等學力報考大學,於是他就考上了北大的醫預科,其實他本來的興趣是數學。1948年12月北京快淪陷時,突然早上宣布教授全家可以搭飛機離京,而且下午就要起飛。不少人來不及因應,而錢煦教授的父親錢教授則毅然決然的帶全家上機,經上海,於1949年到台灣,錢煦教授就到台大醫科就讀。錢煦教授感慨的說每個人的機遇真不能預料,我們只能盡量往最好的方向走。之後,他在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修得生理學博士學位,展開了學術生涯,成功的把神經生理(neurophysiology)和循環系統(circulation)連結,再與生物工程(bioengineering)整合,運用於基因、細胞和人體的各個層次,造就了學術上的輝煌成就。
錢煦教授以7個C (
1. Compassion (熱誠)
2. Commitment (投入)
3. Comprehension - learning(了解)
4. Creativity(創新)
5. Cooperation(合作)
6. Communication(溝通)
7. Consummation – completion(完成)
